回首頁
* F主軸-水產新世代成長創新課程 *
::: * 回首頁 *|* 嘉義大學 *|* 網站導覽 *|* 常見問答 *|* 意見信箱 *|* 雙語詞彙 *|* English *
*
**
*
*
:::
* 近期活動
*
*
* 計畫簡介
*
*
*
*
*
*
* 分項工作
*
*
*
*
*
*
*
*
*
*
*
*
*
*
*
*
* 執行成果
*
*
*
*


202412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後更新2017/11/22
*
::: * 首頁 > F-2:貝類養殖學

* * F-2:貝類養殖學
*

友善列印

近年來,文蛤已成為台灣重要的經濟性貝類之一。文蛤主要的養殖區分布在彰化、雲林、嘉義和台南等四縣,而且文蛤是此四個縣重要的產物,是漁民重要的收入來源。嘉義大學位在此四個縣的樞紐,解決文蛤的養殖問題,協助地方產業的發展是責無旁貸的。

自從去年(2016年)2-3月,台灣發生霸王級寒流,凍死大部分養殖魚類,養殖魚塭大量的廢水排入大海,接著7-8月的酷熱引起文蛤養殖區發生文蛤大量死亡,一直到現在台灣文蛤養殖的死亡仍相當慘重。引起文蛤死亡的原因相當複雜,可能是長期人工繁殖引起基因窄化,台灣周遭海域水質的惡化,養殖魚塭長期施肥引起池底老化以及溫室效應等。

目前文蛤的養殖方式大約可分四種:(1)在發酵池投入有機物分解培養出藻類再導入文蛤池;(2)將養魚池的藻水導入文蛤池作為文蛤食物的來源;(3) 流水式養殖法;(4) 將市售文蛤飼料、黃豆粉、魚粉、鰻粉和其他粉狀的飼料直接撒入文蛤池,這些粉狀飼料大部分是顆粒太大,文蛤無法直接攝食而沉在底泥上,經細菌分解後,文蛤再利用。其中1-3項必須要有硬體設施的配合。大部分的養殖方式都以第四項為主,因此對底泥造成很大的負擔,有機物累積過多,當水溫遽然上升,底泥的化學反應和微生物的作用,短時間釋出大量的營養鹽或其他未知的物質,直接引起文蛤的不安或促進藻類大量繁殖,造成漁民必須大量換水。由於周遭海域水質的惡化,直接引入海水易造成文蛤大量死亡。

為了永續經營,本系特別開發超微細粉狀文蛤輔助飼料提供給漁民使用,此飼料的顆粒大小約為20 mm,可以直接為文蛤所攝食,即使殘餌也容易被水域中的細菌分解,因此不會造成文蛤池的負擔。為了善盡社會責任,協助漁民發展區域產業,本系李安進老師輔導三位漁民進行此項工作,並簽訂三項產學合作計畫:1.添加人工飼料提高文蛤產量;2.添加人工飼料提高文蛤產量(1)3.添加人工飼料提高文蛤產量(2)

為了將區域產業相關課題融入教學,本系過去三年特別開設貝類養殖學,讓學生從教學中也能學習到目前產業的現況,以及灌輸貝類養殖的相關概念。在課程方面的設計主要以介紹文蛤養殖為主題,其它二枚貝如牡蠣、蜆。西施舌、貽貝、珍珠貝和蚌等也會做通識性的介紹。為了讓學生更能貼近實務,每學期至少安排一次至養殖現場文蛤池觀摩文蛤實際採收的現況,並於現場與業師共同授課。



*

到頁面頂端

*

回上一頁


國立嘉義大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