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執行成果

** 執行成果
*

日  期:2016-08-08
發布單位:特色大學D主軸
類  別:D2 食安高山化 食農都市化
標  題:4/13~6/2系列I食物的倫理與哲學(實作課程)-5/25

分項計畫名稱:D2食安高山化 食農都市化

活動名稱:4/13~6/2系列I食物的倫理與哲學(實作課程)

活動日期:105525

活動時間:19:00~21:00

執行重點及具體作法:

  【系列I】課程規劃於1054-6月份辦理食安教育的第9堂課:利用晚間19:0021:00社團活動時段及週休假日,舉辦食安及食農教育訓練靜態講座16小時、實作課程6小時及實地觀摩12小時,合計34小時。主要目的係結合本校食品科學、園藝及原住民文化與產業相關研究等領域之教學資源,針對嘉大學生(包含原住民學生)進行食安宣導及食農教育推廣,以培訓理論與實務兼具的食安種子團隊,透過返鄉服務機會,走進原鄉部落、社區及中小學校,推動食安及食農教育。

執行成果:

  課程日期:105525(星期三)

  課程名稱:原住民傳統美食-cinavu

  講師:原住民中心陳韻晴

  課程內容:

  1.第一階段:簡略說明各項排灣族傳統美食之名稱、作法及其含意

    (1)cinavu(奇拿富):將小米(糯米)、豬肉(鹹魚),以月桃葉包起來煮熟,類似肉粽,稱之為cinavu,排灣族語意為「包起來」之意。

    (2)kingpelj(金伯樂):小米糕搓成長條形後,將已調味好之豬肉(獸肉)或鹹魚包在小米糕內,再以香蕉葉包好,稱之為kinpelj

    (3)ljinavilan:豬肉及芋頭粉依比例混合後再以假酸漿葉包起來,稱之為ljinavilan,排灣族語意為「用假酸漿包的食物」。

  經解說才知道今天做的並不是叫cinavu(奇拿富),而是ljinavilan,意思為「用假酸漿葉包的食物」,而我們熟悉並稱之為奇拿富的美食其實是以月桃葉包小米及豬肉的美食。

  排灣族的傳統美食,因取材不易,所以只有婚喪喜慶的場合才會吃到,不像現在想要吃隨時就可以買豬肉來包,甚至已經有排灣族族人在販售傳統美食。

  2.第二階段-實作:學生分為5組,各組6人,所需材料有豬肉、芋頭粉、小米、鹽、假酸漿葉、五節芒及棉繩;所有食材及包材在課程開始前老師已分成6份,方便學生操作。

  先取4-5片假酸漿葉平放,再將約5塊調味好之豬肉放在假酸漿葉中間,老師還特別交代一定要有肥肉,否則吃起來會太柴,之後將豬肉兩邊之假酸漿葉向中間折好,再向前捲成長條形,再取一片五節芒將捲成長條形的ljinavilan包好,最後用棉繩將之捆緊綁好就算完成。附帶說明,傳統ljinavilan並非以棉線綑綁,而是以月桃葉葉鞘撕出需要之寬度作為繩子,但因月桃繩較易斷裂,故改以棉繩替代。

  老師清楚講解說明後,便至各組指導學生包ljinavilan,但小狀況不斷出現,如:豬肉切太大、餡料掉出來、假酸漿葉破掉、成品大小不一等等,整個課堂因為學生成品五花八門、形狀怪異而笑聲不斷,終於陸陸續續將豬肉包完,接下來就是水煮40分鐘。以前沒時鐘可以計時,就以飄出香味後,觸摸假酸漿葉較粗的部分來判斷是否已煮熟,現在有時鐘可計時,約煮40分鐘即可起鍋並將ljinavilan的水份稍微瀝乾即可享用。

  今天是第一堂實作課程,學員間因為實作課程,彼此間多了很多互動的機會,讓學員間更加熟識,相信接下來的2堂實作課程會讓學員間更加有默契。

老師示範及講解 學員切豬肉情形
老師示範及講解

學員切豬肉情形

學員包奇拿富情形 煮好的奇拿富
學員包奇拿富情形 煮好的奇拿富


*

到頁面頂端

*
國立嘉義大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