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新聞櫥窗

點閱數: 1458 人次 facebook
:::
更新日期:2023-05-22
類       別:112訊息交流
發布單位:嘉義大學

全國大專英文物理辯論競賽銅牌獎—理工學院EMI課程的最佳教學實踐

嘉義大學電子物理學系師生榮獲2023全國大專暨高中青年物理辯論競賽銅牌獎。(點擊左鍵可預覽大圖_另開新視窗)
  嘉義大學電子物理學系師生5月21日前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參加由科技部舉辦之全國大專暨高中青年物理辯論競賽,參賽9人其中4人辯論隊(OOPS)以大專組英文口說進行物理辯論,在口說探究Rice Kettlebell(米壺鈴)之議題,擊敗Fractal Fingers(分形手指)隊脫穎而出,榮獲2023年競賽銅牌獎。

  青年物理辯論競賽行之有年,每年參賽學生依國際IYPT大會所頒布之17道研究題目進行探究與實作,經過國內物理辯論競賽層層關卡,提昇學生在科學論述及多方整合能力,歷年來臺灣選拔出極為優秀的國手為國家爭取非常多的榮譽,奠定臺灣在物理科學領域有拔得頭籌之實力。為推廣並向下扎根教育,國內競賽結合許多國內物理教育學會及探究與實作學會承辦全國競賽,以同樣模式及競賽規則為基礎,舉辦許多國內相關競賽,讓年輕學子有口說物理、辯證物理之舞台。物理辯論競賽的題目皆是生活上容易取得的簡易器材,可以持續學習科學探究之優良議題。

  電子物理學系兼物理辯論競賽指導老師蘇炯武教授表示,今年接受此項教學任務,首次於111學年度第2學期新開設「物理辯論課程」,課程內容鎖定以探究與實作為基底,結合嘉大高教深耕計畫,將課程設計成STEAM-EMI教學模式,全程幾乎以全英授課、指導兩隊共9位電物系大二學生。

  一個完整的STEAM跨領域課程必須以明確參賽目標(Objective)進行課程設計,依照(芬蘭式)標準的STEAM教學流程,以現象本位(Phenomenon-based)為始,丟出今年的競賽題目主題。經過反覆討論後,明確定義任務(Task),必要建構的知識背景基礎教學(Background),以問題導向式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讓學習更加清楚。進而讓2個小組同學進行合作,讓每一次課程中的腦力激盪(Ideation),成為學生自主籌劃擬定所欲進行的執行計畫(Planning)養分。

  透過教師適當的引導與協助器材準備等,最後以小組團隊合作的方式漸進執行專題導向計畫(Project-based),每一次課堂的執行實作培訓(Execution),增進跨域整合及英文口述能力。在科學研究上目前最好的呈現方式還是發表(Sharing),因此,有機會讓全國學生彼此進行跨領域上的科學競技與研究議題切磋,從不同的面向傾聽他人意見,以及給予適當的專業回應,是最有效的學習模式。

  蘇炯武教授提到,今年是第一次透過計畫實施EMI物理辯論課程,希望能提昇學生對於問題的了解深度與英文表達能力。未來將透過嘉大STEAM整合教育的激盪,持續培養學生在英文自主論述之專業能力。
嘉大電子物理學系學生以全英進行物理辯論。
全國大專暨高中青年物理辯論競賽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行,參賽學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