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新聞櫥窗

點閱數: 5658 人次 facebook
:::
更新日期:2021-07-02
類       別:110新聞轉載
發布單位:嘉義大學

「我不喜歡數學!」嘉大楊德清談臺灣中小學數學課本發生了什麼事?

楊德清指出教科書的內容、編製方針,才是真正系統性影響一個國家數學教育品質的關鍵因子。(攝影/黃國彰)(點擊左鍵可預覽大圖_另開新視窗)
  一講到「數學」,很多人可能會馬上皺起眉頭,聯想到自己斑斑血淚的學習記憶,那些彷彿永無止盡的公式、解題、補習、考試……。網路票選學生時代「最沒用」或「最討厭」的科目,眾人的箭靶往往也指向數學。為什麼數學總令人感到艱難、無力、痛苦、不知意義何在?做為一門現代科學與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學問,數學何以在臺灣學生眼中成為一場惡夢?除了升學主義、教學因素外,「教科書」也許是問題之一。

  「教育與學習,不僅是老師和學生的事。」現兼任嘉義大學副校長的數理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楊德清說道,「介於雙方之間的教科書,是教學現場的樞紐,同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與老師的教學。」

  不論個別學生天生資賦為何,老師又具備多少教學技巧或熱情,教科書的內容、編製方針,才是真正系統性影響一個國家數學教育品質的關鍵因子。楊德清多年來從事數學教科書的跨國比較研究,發現臺灣數學教科書在國際間的優與劣,也為未來編製方向提出建言。

  為什麼我們需要學數學?數學該怎麼學?臺灣數學教科書的實際內容,符合學者心目中的教育理念嗎?楊德清從臺灣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況談起。

成績絕佳,興趣低落:臺灣學生的數學魔咒?

  每年都能見到新聞報導臺灣學生在數學奧林匹亞奪得多少面獎牌,各項國際評比也顯示,臺灣學生在國際之間,數學能力表現十分出色。近十年,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簡稱PISA),臺灣學生的數學表現皆位居前五,甚至曾在2006年取得世界第一。

  國際教育成就評量學會(IEA)實施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簡稱TIMSS)中,臺灣的表現同樣不俗:根據剛出爐不久的2019年調查結果,臺灣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表現排名世界第二,四年級學生排名第四。

  只不過,表面上成績光鮮亮麗,並不代表學生發自內心、喜歡學數學。

  楊德清從國際評比數據看到,擁有傑出數學能力的臺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卻相當低落,不僅遠低於國際平均,排名更是以倒數計。他認為這和臺灣長年來「考試引導教學」的教育文化有關,學生被鼓勵套用生硬公式、訓練解題能力,卻失去培養主動思考能力的機會。

  「比起學生喜不喜歡數學,師長普遍更重視數學成績考得好不好。我們的文化更加重視學習的成果,勝過於學習的過程。」楊德清感嘆道,「這也反映在課本編製與考試出題上。

  對照其他各國情況,比如芬蘭、新加坡等數學能力表現與臺灣平起平坐,甚至優於臺灣的國家,學童卻皆具備至少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習興趣。這些國家的數學教育動了什麼手腳,竟然有辦法兼顧學生的成績表現與學習動機?

文章出處:人文?島嶼;日期:2021/6/30

閱讀詳文:https://humanityisland.nccu.edu.tw/y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