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LOGO * ::: *回首頁*| *國立嘉義大學*| *網站導覽*| *常見問答*| *連絡我們*| *雙語詞彙*| *RSS訂閱*| *行動版*| *English*
*
English *

*
* 校友及各界捐款
*
嘉大電子郵件WebMail
*
全民資安素養自我評量
*
嘉大合作社
*
大專校院高等教育人力躍升培訓及媒合平臺
*
畢業生流向調查問卷
*
推廣教育專區
*
檢驗分析及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
校園徵才
*
國際交流花絮
*

  更多banner
*

* *
*

瀏覽人次 61139776
*
最後更新 2024/03/04
*
隱私權政策
*
* 網路安全政策

蘭花 蜘蛛百合 金英樹
* :::* 你現在的位置:首頁 > 嘉大校訊
*  
 
* 嘉大校訊 *
[ 轉寄好友 ][ 友善列印 ]

本期(35)索引:
要聞 * 行政櫥窗 * 榮譽榜及研討會紀要 * 捐款芳名錄 * 活動看板 * 校園生活

* 師資培育中心實踐關懷鄉里服務
* 2007南區青年國是會議 引領青年公民關心國事天下事
* 校園保育鳥類鷲鷹科~大冠鷲
*

校園保育鳥類鷲鷹科~大冠鷲

校園保育鳥類鷲鷹科~大冠鷲

生物資源系蕭文鳳/謝易翰

大冠鷲/謝易翰攝        在天氣溫和、青空萬里的校園後山及畜牧場,常可看見大冠鷲2~5隻,在天上一邊盤旋,一邊鳴叫的景象。

        大冠鷲在台灣鄉野被稱為吃蛇鳥或是蛇鷹,但若以牠的鳥形,蛇鵰之名也許更貼切。體型大、翼廣且長,通常仰賴熱氣流飛翔。大冠鷲為台灣的特有亞種,為普遍的留鳥,廣泛分佈於全島的中、低海拔山區,在阿里山海拔2,300公尺處曾有觀察紀錄,常棲息於已開墾的山地或森林,或佇立於視線良好之高樹上靜候獵物出現。

        通常是1、2隻在天空盤旋,但也可見到三五成群飛行;山區之茶園、蔬菜園或森林邊緣較空曠處,都是它們最佳的獵場,在本校的社口林場就常見其在空中飛翔的蹤跡。

        分佈:大冠鷲所屬的蛇鷲屬(Genus Spilornis)分佈範圍廣大。分為21個亞種,分佈於琉球、海南,中國東南、西南,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到尼泊爾,蘇門答蠟、爪哇、婆羅洲等地。分佈於本地的屬於台灣亞種Spilornis cheela hoya。

        體型:各區的體型及羽色變異頗大,體長41-76cm,體重420-1800g,翼展123-155cm。台灣亞種體長70 cm。

        描述:體色為黑到深棕色,胸腹有白色斑點,頭頂有羽冠,嘴、腳、腳趾黃色,飛行時翼面下接近末端的白色翼帶及尾羽白色橫帶是最大的特徵。

        獵食方法:主要以爬蟲類為食,特別是蛇,也吃鼠類及鳥類。通常在森林邊緣的突出棲枝上等待地面上或樹叢中的蛇類出現,然後作短距離的飛撲獲取獵物。可惜受限於大型身體因而飛行不靈巧,獵食完全在地面進行,人類砍伐森林、使其破碎化(fragmentation)後,創造出無長草、灌叢的阻擋,不僅適合蛇類棲息,更與大冠鷲喜愛的獵場完全契合。獵食時,大冠鷲採取居高臨下的定點突襲法。

        繁殖:3-5月繁殖,可觀察到帶著鳴叫聲的成對盤旋、波浪狀飛行、提供食物以及頭為下壓,翅膀拱成圓弧抖動等展示行為。營巢於7-12公尺的樹上,由雌雄鳥共同搭建,以樹枝為材料。產卵1顆,雌鳥孵卵,約35日孵化。幼雛身被白色絨毛,由親鳥共同餵食。育雛期60天。

        根據1995年林文宏等研究及1998年張月烜的獵食紀錄調查結果,得知蛇亞目佔75%,蜥蜴亞目次之為15%,其他有無尾目、鼴鼠、領角鴞雛、大蚯蚓、蜈蚣等約10%。

        墾丁國家公園曾於2005年進行大冠鷲繁殖及棲地利用之調查,大冠鷲育雛時發現遞食食物種類以蜈蚣和蛇類頻度較高;上午10點至下午1點時段的育雛給食頻率較高。大冠鷲偏好連續森林內部山溝地形營巢,高大的相思樹和茄苳是墾丁公園區最常選用的築巢樹種,若未受天候因素破壞或遭受干擾,會重複原先之巢。盜伐和人為騷擾會使大冠鷲棄巢,因此建議在國家公園內現存的樹林應該小心被保護,不要再任其切割破碎。



*


到頁面頂端
*
* * *
回首頁


* 國立嘉義大學LOGO 國立嘉義大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 A+無障礙標章 ][ GOV標章 ] ][ QR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