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新聞櫥窗

點閱數: 5767 人次 facebook
:::
更新日期:2021-07-07
類       別:110新聞轉載
發布單位:嘉義大學

帶動健全減藥農業!嘉大青年植醫上線

嘉大植醫系教授兼植物教學醫院院長郭章信帶領植醫團隊,走入田間累積實戰經驗。由左至右分別為劉偉誠、簡秀蓉、郭章信、邱奕家、龔昱齊。(攝影/黃毛)(點擊左鍵可預覽大圖_另開新視窗)
  國立嘉義大學投入植醫教育將近十年時間,致力於媒合產業與教學領域,從學校、實驗室到田間,嘉大植醫系教授兼植物教學醫院院長郭章信表示,嘉大創校歷史超過百年,從日治時代的臺灣公立嘉義農林學校發展至今,一直在臺灣農業教育占有重要地位,而早在1987年即有相關領域的植物保護科(當時改制為嘉義農業專科學校),但自整合成為嘉義大學之後,植物保護系被併入其他系所,終至停止招生。

  「經過12年的努力,我們終於把系所設回來了。」在嘉大任職30載的郭章信教授,見著植醫一路走來經歷的跌宕,滿是感慨。四大院校聯合推動植醫教育,可見農業界對植醫的觀念已有轉變,而植物醫師如今已是備受注目的農業新興職業。

前進高雄美濃駐診 首戰連續性採收作物
  2016年嘉大植醫系與美濃區農會合作,派駐首位實習植物醫師,並且在當地設立診所。首屆實習即切入美濃最主要的農產品敏豆,與農友合作解決田間生產問題,測試植物醫師在連續性採收作物上的施展力道。

  連續性採收作物為臺灣重要的農業名詞,指同一植株上有成熟部位和開花並存的現象,例如:草莓、番茄、小黃瓜、長豇豆、敏豆等,連續性採收作物的病害管理不易,意味著必須連續性噴藥,而在採收時機、病害防治、用藥安全的三方限制下,造成田間管理的諸多困難。

  郭章信教授說:「在美濃敏豆案例,我們發現農民常有誤判情形,無法對蟲下藥,導致用藥過量,而植醫進入農業區,首先會盤點地方重要作物,針對現有作物主要的病蟲害相,使用顯微鏡或DNA檢測設備抓出病灶,建議有效的防治方法。」

  至於成果如何?「初期實行127人次回診不到2次,但在1年之後,委託案件從2017年的217件到今年已超過600件,需求還持續增加中,到了2020年我們更協助輔導7戶農場,提升農藥合格率至72%,並且降低83%的用藥。」如今,高雄市農業局大力支持發展植醫,配合拍賣市場及大型通路的檢核標準,祭出使用處方箋者可享保證最低收購價的方案,鼓勵農友多多利用植物醫師,從源頭提升農產品質。

口說不如眼見為憑 用化驗讓病害現出原形
  今年4月分,嘉大植物教學醫院負責11位新任實習植物醫師培訓,他們有來自外語系、植物系、昆蟲系等不同領域,但卻不約而同投入植醫領域,如今被派遣至雲嘉南各地農會或是在植物教學醫院駐診。
  
  其中,在中埔鄉農會駐診的實習植物醫師劉偉誠,近來接到番石榴農的委任,要解決植株不明原因黃葉的問題。劉偉誠說:「這名農友是第一次種植芭樂,過去他所請益的對象多半也是農友,但這現象卻是連資深農友也不曾遇過,大家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才找上農會求助。」

文章出處:豐年雜誌;日期:2021/7/7

閱讀詳文: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1171